越军大校评价中越战争:就算解放军攻克谅山,离河内还有135公里
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随我一同探寻文字的世界~
文:水木史记
编辑:水木史记
——《前言》——
他以为135公里是安全线。
结果,谅山没守住,河内差点失守。
这一距离,被写进越军大校的汇报,也被打进解放军的火力里。
——《壹》——
一次看似合理的战略判断
135公里,在地图上,它确实不远,但在战场上,足够埋一支军队,这是一位越南军方大校的判断,他叫阮克月。

在谅山失守的那个夜晚,他写下一句话: “即使解放军拿下谅山,距离河内还有135公里。”
这不是一句安慰,而是一种误判,1979年2月,中越边境线变成了前线,广西、云南,炮声密集。越南的北防区,被解放军多线穿插。
阮克月所在的谅山方向,是战区焦点。
他不是盲目乐观,他清楚谅山是门户,但他相信,河内不至于危险,他的信心,来自两个判断:第一,地形复杂。
谅山往南,是山,是密林,是坡地,是村镇。
一条条小道藏在植被间,一旦战线拉长,部队推进就得靠双腿和肩膀,坦克难行,补给难送,更要命的是,越南人为地形建防。
每个制高点修碉堡,每条路都埋雷。
扣马山、巴外山、南定、清化,从谅山到河内,是防御链条,第二,解放军推进速度有限,战争打响前,越南军方做过沙盘推演。
按中国军队1950年代朝鲜作战节奏,一日推进不超过5公里。
攻下一个设防城镇至少10天,他们推算,谅山16天,河内还得27天,他们以为战争会按计划走,但战争不是算盘,炮弹一响,一切清零。
——《贰》——
火力与时间的较量
2月17日,凌晨4点30分。解放军开始炮击,306门火炮,打了半小时,弹壳滚烫,地面震裂,越南第三师负责防守谅山。
师长阮维商,凌晨3点接到警报。
他刚从柬埔寨调回,连地图都没看全,炮火落下后,他第一句话是:“对面不是试探,是主攻。”谅山外围有三道防线。
第一道在同登镇,越南人花了两年时间修建。
坑道、防炮洞、反坦克壕,样样齐全,理论上能守十天,解放军用了3天,43军和55军从两个方向夹击。
配合炮兵,直接摧毁了两个团,剩下的部队,向后溃退。
第二道防线,扣马山,这里是越南人的信心所在,高地,居高临下,有重机枪、有火箭筒,越南第三师两个营驻守。
2月22日,解放军第112师开始攻山。
夜战,强攻,近战,不到36小时,山头丢了,两个营全灭,越军遗体散在山石缝里,武器被炸成碎片。
阮克月看着地图沉默,他没想到“核心防线”守不住两天。
他打电话给上级,说:“135公里还在,但谅山,可能守不住。”没有回音,第三道防线,是谅山市区,越南人试图构筑街垒巷战。
但炮兵太猛,每天上千发炮弹,把楼炸成空壳,电话线、补给线都断了。
2月28日,解放军突入市区,近战打了18小时,火焰喷进建筑,手雷在巷口飞来飞去,第三师,最后一支部队投弹后自爆。
1450人,活着出去的,72个。
谅山沦陷,时间:8天,比越军预计的少了一半,135公里开始变得不安全,阮克月站在谅山后方的广宁指挥所,看着战报。
他把地图折起来,扔进火盆,“他们能来。”他低声说,“不是说说。”
——《叁》——
他们为什么停在谅山
谅山打下了,他们没有继续南下,这是越南最疑惑的问题,3月5日,凌晨,解放军发布命令:开始撤军。
坦克调头,步兵回撤,炮兵掩护,全线后退。
不是打不动,是不想打了,越南参谋部懵了,谅山一役,第三师全灭,第346师重创,河内已全国总动员。
修碉堡,挖战壕,干部带着文件箱连夜准备转移。
他们做好了拼命的准备,却等来一支撤退的军队,有越南军官说:“我们赌对了,135公里太长,他们怕深入。”但真的是这样吗?
他们不懂中国人来干什么。
战争打响前,中方高层反复强调:目标不是占地,不是打持久战,只做三件事:打烂越军边防线,杀伤其主力三至五个师,让越南知道什么叫代价。
这三个目标,3月初已全部完成。
谅山失守那天,越南宣布进入“战时状态”。
全国工厂停工,铁路停运,外交部封闭大门,中国看到这个反应,知道目的到了,继续打?能打,但没有意义。
往南是河内,只有135公里,不是不能拿下。
但前面是平原,不再是山地,越南可以用坦克、步兵集结反攻,进入雨季,地面泥泞,部队机动困难,越深打,越难走。
再往北,是苏联,百万兵力在中苏边界待命。
空军在哈巴罗夫斯克起飞训练,防空雷达对准中国,中国清楚,一旦深入,苏联可能找借口“介入保盟”,美国虽然在背后支持,但不会冒险公开站队。
所以,他们来了,也走了。
留下一个废墟一样的谅山,一个空荡荡的警告,不是不能打,而是不值得打。
——《肆》——
越南的错,不只在135公里
战争结束后,越南开始总结,他们承认,情报有误,判断失误,战备不足,但问题不止这些,真正的错误,是把主力放错了地方。
1978年,越南大举进军柬埔寨,推翻红色高棉,扶持韩桑林政权。
第2军、第4军主力全压在南方战场,越南以为,战争重心在南方,边境线,北防区,交给地方武装和几个师的残部。
新利18官网第三师刚从柬埔寨抽调回北部,还没重编完。
军官不熟地形,士兵缺弹缺粮,战争爆发时,越军的炮火响应比解放军慢了两个小时,等他们明白问题严重,广西方向的几个要点已被突破。
中方部队采取“斜插”“包夹”“断后切线”等战术,完全超出越南原本的设想。
他们还在防线里挖洞,解放军已经从背后包抄,最致命的是,他们的战术观念还停在美军阶段,越南军人习惯用“逐段防御”思维作战,每个防区死守,逐层递进。
但中国打的是穿插,不是推线。
以高平方向为例,42军用了4天推进50公里,部队轻装,直插后腰,配合炮兵,从内线反打防御节点,等越南调兵支援时,防线已经塌了。
柬埔寨方向的调兵成了空转,老兵调回北部,新兵顶上南线,战线崩了两个。
越南以为自己在扩张,其实正在透支,他们想搞“印支联邦”,想管老挝、柬埔寨,结果把自己耗在战线最远的地方。
中方一击,等于打了他们的中枢神经。
他们有武器,有训练,有经验,但缺一样:战略清醒,他们相信135公里能挡住一场战争,却没想过,这场战争根本没打算走135公里。
谅山没守住,河内没人敢睡觉,不是解放军走得远,是越军看得短。